端午时节的气候与保健

来源:优雅品味吧 9.84K

端午时节的气候与保健,我们中华民族对五月初五端午节,有着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各种风俗习惯,如吃粽子、挂艾蒿、佩药囊、饮药酒、赛龙舟等等,现在分享端午时节的气候与保健。

端午时节的气候与保健1

一、饮食:吃苦忌辛辣要忌口

饮食上宜吃一些性凉、性寒而味苦的食物,不宜吃辛辣、辛热及过于油腻的温热食品。但是有一点要注意,吃寒凉食物要有度,量不要太过,过量会损伤人体脾胃。二是清热利湿、健脾养胃。

夏季湿气重,常会影响人体的脾胃功能,导致人们食欲减退,因此应选择具有化湿作用的清淡食物,并且多吃一些汤、羹、汁及松软易消化的食物。煎、炸食物少吃,更不宜吃狗肉等湿热厚重之味。

端午节来临,粽子、咸鸭蛋、皮蛋陆续登场逐渐成为饭桌上的“常客”。中医认为,棕叶是清热解暑的良药,糯米也具有益气生津、清热的药效,总的来说,粽子有清热除烦、助脾开胃的作用,特别适合初夏食用。咸鸭蛋则有清肺火、降阴火的功效;皮蛋性凉,火旺者最宜。看来,这三种都属于应季食物,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是人人都适合食用。

包粽子多用糯米,而糯米黏性较大,过量进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史的病人要少吃粽子;糖尿病患者不宜吃甜粽子;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宜吃脂肪含量高的肉粽等。咸鸭蛋腌制的时间不宜过长,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肾病患者都不适合吃,咸鸭蛋含盐量高,多食久食容易引起血管硬化,血压不易控制,也会加重心、肾脏负担;皮蛋里含有氨,肝功能低下的患者要忌食。

二、精神:宜恬静少忧郁

中医养生很注重“气和”,如果气的运行紊乱,不够自然活畅,身心都易致病。静心养生其实不难,只要日常生活中,行住坐卧都能保持不急不缓的动作,让呼吸匀称有序,“气”自然会“和”。气顺了,转化为足够的活动能量,身心获得舒展放松,心自然而然平静下来。

夏季主火,是一年当中能量最旺盛的时节,容易内心急躁,身体也会受到影响。发怒前留出一秒思考时间,想想该不该发这顿脾气。要学会沉住气,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也就是“修心”。专家建议,当事情令自己心存疙瘩时,就清楚说出来。要不带情绪说出自己的意见,撇开会伤人的形容词,直接沟通事件本身,做到“讲话不带情绪”,最高明。

所以要保持乐观情绪,注意预防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做到神清气和,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和乐观外向的性格。

端午时节的气候与保健
  

三、运动:宜早晚不过量

此时节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氧耗量大,不宜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庭院、公园等空气新鲜的地方,还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度假。运动中及运动后可多饮淡盐开水、绿豆汤,避免吃大量冷饮,以免胃肠道痉挛。

运动后应稍事休息再用温水洗澡,切忌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以免体表扩张的血管骤然收缩损伤心脑血管系统。

专家认为打太极、气功或元极舞都是不错的静心运动。太激烈的运动会造成大量流汗,流失大量体液等于流失大量体力,心情也易烦躁不安。建议酷暑最好选择练气养生运动,少在烈阳下长期暴晒,或从事激烈运动。

四、防病:谨防热射病

热射病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的神经器官受损。而“热射病”的诱因与气温、湿度、风速三大因素有关。“诱发中暑的因素很复杂,但其中主要因素还是气温。

根据气象特点,可将发生中暑现场小气候分为两类:一类是干热环境,气温高、辐射热强、湿度低,环境气温一般比室内高5~15℃,相对湿度常在40%以下;另一类是湿热环境,气温高、湿度高,但辐射热并不强。”

热射病主要是因为被太阳直射时间过长所引发,所以夏季出行应躲避烈日,尤其应避免上午10点到下午16点出行,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出门时,应打遮阳伞,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饮料等。值得提醒的是,即便是身体强健的男士,也应做好上述防护措施。

夏季外出,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平时要注意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夏季日长夜短,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好措施。

夏季面对高温,营养膳食应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A、B1、B2和C食物为主。平时可多吃番茄汤、绿豆汤、豆浆、酸梅汤等。夏季出行,应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无极丹等。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就可服用所带药品缓解病情。

五、起居:养阳气避炎热

端午节时值仲夏。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黄帝内经》里说:“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意思是,在夏季人们每天要早点起床,以顺应阳气的充盈与盛实;要晚些入睡,以顺应阴气的不足。夏季多阳光,不要厌恶日长天热,仍要适当活动,以适应夏季的养长之气。

夏季由于晚睡早起,相对睡眠不足,所以在经过一上午的学习和工作时,可能有疲劳之感,需要午休做适当的补偿。尤其是老年人,有睡眠不实、易醒的特点,早晨起的又早,到了中午就想打瞌睡,因此,更需要中午休息一下。但午睡的时间不宜太长,最好在一小时以内。这里要提醒一下,不能由于午睡时间短,就草率从事,亦要注意睡眠卫生。

睡眠需要注意的是:睡眠时不可让电扇直吹,最好关掉电扇,若太热,可让电扇往天花板上吹;夜里睡觉不宜在外面睡,因为夏季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开放,机体最易受风寒湿邪侵袭,严重的能引起手足麻木不遂、面瘫等病。睡觉前也不要乘凉大晚,更不宜长时间在水亭中、树荫下、过道中、凉台上乘凉。

夏季衣服以轻、薄、柔软为好。衣料的透气性、吸热性愈好,愈能有效地帮助人体散热,使人穿着舒适而凉爽。夏天宜穿浅色服装,以防射辐射热。忌以深色、黑色为主,这些衣服特吸热啦。夏季刚晒过的衣服不可即穿,否则,轻的会引起汗斑,重的会引起其他疾病。

端午节的到来是中医养生的一个重要时间点,以端午为开端,做好养生,一年中都会受益,祝大家度过一个健康的端午节。

端午时节的气候与保健2

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正阳节、浴兰节,是我国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人们在端午时节会开展多样的习俗活动:赛龙舟、食粽子、挂艾叶、端午浴、佩香囊等,丰富多彩,热闹喜庆。

端午节,大家的脑海不禁浮现出“玉粽袭香千舸竞”的美好画面。而广东地区连续多日的“龙舟水”给端午节的到来增添炎热潮湿之意。如何在五月初五端午时节清暑去湿,祛风防疫,健脾益气呢?让我们探究一番端午养生之道。

端午,中药的节日

古人认为,农历五月是一个恶毒的时节,蛇虫鼠蚁大量繁殖,疾病瘟疫也容易传播。五月五日更是因为“极阳”而被认为是毒月中的毒日,有说法称“端午”的名称由“躲午”演化而来,有躲避毒辣的夏日之意。正由于端午是这样一个容易生病的时节,催生林林总总端午运用中药的方法,把端午称为“中药的节日”也不为过。

翻阅典籍,会看到端午节还有浴兰节、菖蒲节、女儿节等别称,这都和端午节与中药渊源有关。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就是说端午时值仲夏,皮肤病多发,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于是称作“浴兰节”。

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此外,明朝的沈榜在《宛署杂记》中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节气养生之道

食疗养生端午期间气温高,湿度大。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人体各种生命活动较为亢进,能量与养分物质消耗较快,体液丢失多,机体的代谢不平衡,往往容易出现身体发热、口渴、心烦、胃口低下等症状。所以要特别注重补充水分,多摄入清淡食物和蔬果,外出注意防晒。

该时期,气候湿热易滋生蛇虫鼠蚁以及各种病菌,进一步加重疾病的传播。因此民间习俗流行在门前插艾条,喝雄黄酒,进行端午除邪辟秽和养生。

起居养生《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讲,夏季的养生之道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 夏三月指农历的四、五、六这三个月,又分别称为孟夏、仲夏、季夏。端午节时值仲夏。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

多进行户外活动,中午小憩可以帮助人体恢复疲劳,理顺心情,避免发怒。

运动养生从古至今,端午节是一个提倡运动的节日,每年必办的“赛龙舟活动”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中医将精、气、神称为“三宝”,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运动养生正是抓住了这三个环节,调意识以养神;以意领气,调呼吸以练气,以气行推动血运,周流全身;以气导形,通过形体、筋骨关节的运动,使周身筋脉畅通,营养整个机体。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行走、打八段锦或太极拳、慢跑、游泳等方式保健身心。

四健脾益气——切记“忌”与“宜”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然而粽子主料为糯米,其性黏滞,偏湿偏热,不容易消化,加之端午节前后天气炎热潮湿,胃肠功能本来就受影响,此时若过多食用粽子,更不利于肠胃健康。

端午时节的气候与保健 第2张
  

吃粽子的“忌”与“宜”:

忌作为夜宵:

粽子较难消化,不宜完全当做正餐食用,否则容易吃过量。建议在午餐或晚餐时吃一点,再搭配些白粥。要特别提醒,别将粽子做夜宵,以免因食后腹胀而影响睡眠。

忌留过夜吃:

粽子因含有肉、豆类,容易变质,开封的粽子最好一次吃完,不要留过夜。大分量的粽子实在无法吃完也不要勉强自己的胃,吃前先将它分成小份,用保鲜盒封好保存在冰箱里,再次食用时要加热10分钟。

忌搭配啤酒吃:

吃吃粽子,再加几杯冰啤酒很是惬意。但对于胃病患者而言,这却是大忌。胃病患者,最忌难消化及生冷的食物,吃粽子再加上冰啤酒的话如“雪上加霜”,会令胃病症状加重。

宜搭配茶:

吃粽子时最好不要再大鱼大肉,以免加重胃肠的负担。吃粽子时可以喝些普洱茶来帮助消化,有胃热的人则可以喝绿茶。但切记,有胃病的人尽量喝淡茶,不要喝浓茶。

宜搭配水果:

食粽子搭配水果也可以解腻、助消化,胃肠功能不好的人吃粽子时,最好搭配苹果和梨,少量的西瓜(不要冰镇)也行。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