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正月十五闹元宵 闹元宵的习俗和意义是什么

来源:优雅品味吧 1.26W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所谓正月十五闹元宵,也就是小年夜了,就是在那天家家户户开开心心吃着汤圆,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点着万盏花灯,如有可能一家子逛街看花灯、放天灯、猜灯谜这才是真正的闹元宵。

说一说正月十五闹元宵 闹元宵的习俗和意义是什么

正月十五闹元宵

闹元宵习俗

元宵放灯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猜灯谜

猜灯谜活动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吃元宵

元宵作为节日特色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最初称为"汤圆",后因多在元宵佳节食用,所以也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常见的元宵用糯米粉包成圆形,馅料丰富多样,如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等,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象征红红火火,团团圆圆。

说一说正月十五闹元宵 闹元宵的习俗和意义是什么 第2张

正月十五闹元宵

送孩儿灯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

元宵订情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习俗和寓意

关于元宵节起源的说法,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或为历史记载,或为民间传说,或为宗教礼仪等等。从不同的传说或记载中,可以看出元宵节作为民族节日从形成起就有了深厚的文化意蕴和丰富内涵,值得仔细回味。

说一说正月十五闹元宵 闹元宵的习俗和意义是什么 第3张

闹元宵

汉文帝平吕说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很宠爱戚夫人,想立其子如意为太子,因皇后吕雉阻碍未成功。从此,吕后对戚夫人怀恨在心。

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汉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到其母吕后手中。吕后为解心头之恨,毒死赵王如意。接着把戚夫人变成又聋又哑又瞎的废人,终年囚禁在永巷的厕所里。汉惠帝极为不满,但又无力抗衡,最终忧郁成疾,不久便死了。此后吕后独揽朝政,为把刘氏天下变为吕氏天下,排挤老臣,残害忠良。

吕禄的女婿是刘氏宗室的刘章,他闻讯大惊,将此事同事哥哥刘襄,敦促他起兵讨伐众吕。往日那些敢怒不敢言的文臣武将纷纷而起,平凡之事势如破竹。诸吕之乱最终被平定。

而后刘恒登基,就是汉文帝。汉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位民同乐日,这天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贺。每逢正月十五,汉文帝不仅大宴群臣,还微服出巡,赏景观灯与民同乐。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乐的民间节日。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独揽朝政,大封诸吕为王。吕后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祸,遂共谋篡乱。此事传到了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伐讨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等取得联系,经过周密部署,“诸吕之乱”终被平息,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

平乱之后,汉文帝刘恒登基,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之日。在古代,“正月”又称“元月”,“夜”与“宵”同义,于是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名为“元宵节”。戡平诸吕,历史上确有此事,但汉文帝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的说法却查无实据,只能算是传说而已。

说一说正月十五闹元宵 闹元宵的习俗和意义是什么 第4张

闹元宵

汉武帝放灯说

元宵放灯起于西汉武帝时。相传汉武帝曾经久病不愈,就请来上郡的一个巫师来通神,结果太一神回应说武帝的病不久将好,愿在甘泉宫相会。没过几天,汉武帝果然病愈,为感谢太一神就在甘泉宫建坛,并于正月十五以灯祭祀,通宵达旦。

元宵燃灯尊佛说

元宵燃灯与东汉明帝时佛教传入东土有关。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汉明帝为了提倡佛教,便下令在正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不论士族庶民,一律张灯,以示对佛教的尊敬和虔诚。自此以后,正月十五张灯便蔚然成风。其实,元宵节起源于佛教的说法也根据不足,不过佛教利用元宵节的机会燃灯,则实有其事。

道教祭神礼仪说

元宵节又被称作“上元节”,起源于中国的道教祭神礼仪。关于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十月十五称为下元节,合称“三元”。随着道教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人民便把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并在民间形成了“闹元宵”的风俗。

说一说正月十五闹元宵 闹元宵的习俗和意义是什么 第5张

闹元宵

元宵灯节成于唐代说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鼓励读书风气,民间都把小孩送上学。入学的第一个节目叫“开灯”,就是把事先做好的花灯带到学校去,请一位博学的老先生点起来,象征前途光明。从前的私塾,多半在正月十五稍后开学,因此开学的花灯,也成了“上元节”的点缀。

除了以上种种说法,还有一些元宵节起源于农业劳动的说法。据说汉代时,人们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虫赶兽从而演变成以后的火把节。如今在江苏兴化一带,每到元宵节,百姓不燃灯、观灯,而是点火把、舞火把;还有元宵放灯起源于古时农家“照田蚕”的传说,是指元宵之夜,农家在长竹竿上挂一盏灯在田间,观察火色以预测一年的水旱情况,以期丰年。

还有一些神话传说增添了元宵节的神秘性。一说,在很久以前天帝的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震怒,传天兵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畜财产统统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便偷偷将这个消息告诉人们。一位老人想出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又说,元宵点灯的来历与东方朔和元宵姑娘有关。传说一名叫元宵的宫女,十五月圆无法与家人团圆,不禁伤心。东方朔便设计使汉武帝相信大灾当前,只有京城百姓家家户户都挂上红灯,点放烟火爆竹,并让城外百姓进城观灯,天子、臣僚、贵妃、宫女都去灯市玩赏,杂在庶民中消灾避难。这样一来元宵的父母也来城里观灯,并看见了元宵姑娘,惊喜万分。汉武帝看一夜灯火,京城安然无恙,便敕令今后每逢这天都挂灯放烟火,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的寓意其实和过年差不多,也就热热闹闹团团圆圆吧!只不过过完元宵,学生们可都得回去上课了,所以元宵大概就是学生党在寒假里最后一次的玩耍了。现在,许多人也感慨节日味道越来越淡了,但是小编觉得只要一家人团圆,每天都是节。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