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的心理卫生

来源:优雅品味吧 1.22W

生理功能由盛到衰人在20~25岁时,生理功能达到一生中的全盛时期、心理能力继续发展生理成熟是心理成熟的生物学基础等等。

中年人的心理卫生1

中年,按我国当前习惯,是指30~35岁到60岁这一处于青年到老年之间的时期。这种划分大致上反映大多数社会成员一生中成熟阶段的上下限。

孔子概括他的一生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表明人在这一年龄期时,能独立自主行事,处事有决断(不惑),掌握了客观事物的一般规律(知天命)。

中年人正处在心理上成熟的时期,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重任。重视心身保健十分重要。第z一节中年人的身心特点人到中年,知识仍在积累增长,经验日益丰富,然而人体生理功能却在不知不觉中下降。心理能力的继续增长和体力的逐渐衰减,是中年人的身心特点。

一、生理功能由盛到衰人在20~25岁时,生理功能达到一生中的全盛时期。

经过短暂的稳定,大约从30岁始,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一始缓缓衰减,每年约递减1%。

因之,随年龄增长,患病率也逐渐高于青年,以高血压为例,患病机会是青年人的8倍。心血管系统,从30岁起,每10年心输血量下降6~8%,同期血压却上升5~6%。

血管壁弹性因动脉逐渐硬化而降低,血管运动功能和血压调节能力减弱。血液胆固醇浓度也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心脏冠状动脉和脑动脉可因而发生粥样硬化。

病变进一步严重时,动脉管腔变窄,引起心脏或脑的供血不足甚至缺血,造成诸如慢性心肌缺氧、心绞痛、心肌梗塞、猝死、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软化等心脑血管病。

这些疾病对中年人的健康与生命是最大威胁。呼吸功能也逐年下降,肺泡和毛细血管的直径随年龄增长而扩大,肺组织弹性逐渐减小,肺的扩张与收缩能力随之下降,肺活量因而变小。

由于肺泡间质纤维增生,毛细血管壁增厚,肺的气体交换功能也逐年降低。在肺呼吸功能下降的同时,其抗病能力也下降,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消化功能下降,最明显的是胃液分泌量逐渐减少。

胃液酸度和胃蛋白酶原含量降低,其他消化腺的功能也减退。这是因为人体生长发育停止,不再需要满足新陈代谢正平衡的营养要求;

同时,机体功能减退,新陈代谢变慢,基础代谢率逐年缓慢下降,需要的营养也相应减少。各种内分泌腺的功能也在减退。胰岛素分泌量减少,使一些个体发生糖尿病倾向或罹患糖尿病。性腺功能降低,使性欲减退。

到中年后期,还会因内分泌功能紊乱而出现更年期综合征。

其他器官系统功能也在减退。如肌肉开始萎缩、弹性降低、收缩力减弱;骨骼出现脱钙过程,致使骨质密度降低;胃功能减低,使清除体内废物的能力下降等等。

应特别强调指出的是免疫功能的降低。中年后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开始出现功能减退现象。抗体生成减少是一个突出表现,各种抗体的滴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机体出现变异蛋白质,免疫识别系统会将此作为异体蛋白而产生自家抗体,与此相关的是血液中还会出现抗原抗体复合物;细胞免疫功能也减弱,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杀灭能力都有所减退;

免疫监视系统对发生癌性突变的细胞的监视功能减弱。这种变化在五十岁左右和五十岁以后十分明显。这就是五十岁前后的中年人常常心力交瘁,易患多种疾病的重要原因。

特别是癌症的发病率在五十岁前后是高峰期。这种功能减退的生理变化如与不良的心理相结合,就可能导致中年人疾病的发生。

中年人的心理卫生
  

二、心理能力继续发展生理成熟是心理成熟的生物学基础。

中年人的心理能力处于继续向上发展的时期。一个智力正常的人,其心理发展所能达到的高度,不仅与社会环境有关,更重要的是自身的主观努力

勤于实践、积极主动地接触社会、接触新生事物、不断扩展生活领域、不断更新知识、勇于探索和创造的人,其心理能力在整个中年期都在继续增长。

反之,则会停滞,甚至提前衰退。孔子对自己的心理能力发展精辟地概括为:“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则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的这种分析说明心理能力不仅在中年期仍在发展,到了老年也还没有终止。这里的心理能力是指人的全部心理活动能力的综合和总和,而非单项能力。因为就某一单项心理能力来说,从中年之始就处于下降过程、如机械记忆能力、反应速度等。中年人应充分利用心理能力继续发展的优势,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品质和完善人格,努力实现心理健康和身心和谐。

中年人的心理能力发展始终处于动态过程,而且个体差异很大,所以心理成熟的`标准很难界定,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能独立自主地进行观察和思维,组织自己的生活,决定并调整一生的目标和道路,则不必依赖长辈的训诫和保护。目标和道路的决定绝非臆造,而是以符合社会进步和民族利益的个人抱负为前提,依条件而灵活地选择时机和决定方向。

2.智力发展到最佳状态,能进行逻辑思维和作出理智的判断,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绪趋于稳定,有能力延缓对刺激的反应,能在大多数场合下按照客观情境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4.处世待人的社会行为趋于干练豁达。能适应环境和把握环境。能接受批评和意见,并按正确意见调整自己的行为。

5.自我意识明确,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才能和所处社会地位,并以此为立足点,决定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6.意志坚强。对既定目标,勇往直前,遇困难、遭挫折、均不气馁、不退缩,有克服困难度过难关的容忍耐受能力。当既定目标失去实现的客观可能性时,能理智地调整目标并选择实现目标的通途。应当指出,成熟的界定指标还能列举许多,但上述诸项为其要者。

中年人的心理卫生2

心理卫生的基本原则如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青年时代起,人的自我意识开始成熟起来,能够进行自我估价、自我检查与自我督促,并且也能正确评价他人的行为。一个人树立了共产主义世界观就能对社会、对人生有了正确的认识,就能科学地分析周围发生的事情。保证心理反应的适度,防止心理反应的失常。

防止与克服心理冲突。主观的要求与客观的限制可能会引起强烈心理冲突或持续的心理冲突。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造成心理疾病。

中年人的心理卫生 第2张
  

人在生活、学习与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经常发生心理矛盾,但是要控制其强度不宜过猛,持续时间不要过长。有了心理冲突要设法正确解决,不能消极对待。

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一个人如果经常与集体隔离,不与人交往,容易养成孤独的情绪,往往心情抑郁或孤芳自赏,影响心理健康。一个人经常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进行正常而友好的交往,可使人消除忧愁,心胸宽畅,心情振奋,精神愉快。

要有自知之明。耍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状况。经常用心理健康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行为,促进心理健康。办事要根据自己的智力等情况量力而行,切不可设置经过努力而无法达到的目标,否则容易受到挫折,产生心理冲突,情绪不安,影响心理健康。

此外保持健康的身体,有规律生活,去掉不良嗜好,保持乐观的情绪等都是心理卫生的原则。

中年人的心理卫生3

心理卫生知识健康包括:概念、标准和维护。一个懂得寻找快乐、制造轻松环境的人、一个可以宽容而承受耐力很强的人、一个善于维护自己、保护自己、能够做到有一个健康体魄的人,就是一个拥有心理健康的人。

这方面的知识很多、也很系统、很专业,建议你去查找一些相关书籍来学,或者去网上查阅一些这方面的资料和提示,它们都很明确告诉你。

肌无力患者如何进行心理护理?

肌无力是一种免疫性疾病,它不但给病人身体上造成很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

,该病因病程长而且难治,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压力也很大,从而影响疾病的好转和康复。好的心理状

态会给患者增添无比强大的抗病能力。坚定的生活信念能促进疾病早日康复。所以心理调整在对疾病

的治疗上起到了不容忽视的重要性。一切不良的精神刺激,不好的情绪恶劣的心情以及忧虑、悲痛、

抑郁和孤独等都会引起免疫机体功能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或恶化。另外,周围的人对病人的不理解

,态度不好也会使病人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这类心理压力可以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和康复,也可以

使病人的心理压力转化成躯体症状,使病情更加复杂化。

孔彪儒认为,在中医来讲,人的心与神,情态与内脏,情绪与情态之间在生理病理上是互相影响

和互相作用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心理因素能改变生理活动,利用情绪对内脏的功能、气机的影响,

通过精神因素调动机体正气与疾病作斗争,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治疗目的。因此,病人的康复,除治

疗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病人本身的心理调整,病人的精神状态,抗病能力是决定治疗成败的关键。

经临床三期试验和患者实际效果反馈显示:肌力康复汤总有效率当达到97.35%,一般患者服用1疗程以

后,病情得到明显控制和好转,早期者治疗效果更加明显,4个疗程可以达到痊愈,患者愈后随访,均未见复发。

护士宣教时应该怎么对患者交代风险

护理人员在“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下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所建立的护患关系本身就具有治疗作用,能满足患者的需要,使患者心情舒畅,机体功能得到增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体的沟通技巧和方法能帮助沟通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熟练掌握它们,有助于我们护理工作的开展和病人的康复。

中年人的心理卫生 第3张
  

1、语言沟通的技巧

护患沟通的技巧要求护理人员摒弃过去的“哑巴” 护理模式,要善于使用美好的`语言,发挥语言的积极作用。

(1)运用礼貌性语言,在护士与病人沟通中,礼貌性的语言,体现了护士对病人的尊重,能够得到病人的信任,让病人乐于与护士沟通,这样才能得到有效的护患沟通。

(2)运用安慰性语言,让处在焦虑和不安中的病人得到安慰,感受到温暖,拉进护患双方的距离。

(3)运用鼓励性语言,为病人提供心理支持,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4)运用劝说性语言,对于那些对疾病没有正确认识,甚至做出错误决定的病人,劝导病人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疾病,认识疾病,理智的做出正确选择。

(5)运用指令性语言,对年幼患者以及理解力较差、神志状态不佳的患者,适当运用简洁明了的指令性语言,要显示一定的权威,避免对方做出不利于护理效果的举动。另外,说话时的语调、强度、以及抑扬顿挫等超语调性提示都会帮助我们表达语言,使用得当,也会增强沟通效果。

语言可以治病,也可以致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与病人的接触最多,护患间的沟通能及时地了解患者身心状况,帮助病人认识疾病,解除恐惧心理,从而达到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2、非语言性的沟通技巧

非语言的信息传达包括动作、表情、眼神、手势等,在沟通中所起的作用是言语不能替代的。非语言沟通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还可跨越语言不同的障碍,往往比语言性信息更富有感染力,能从中捕获更多有关病人的健康问题资料等信息,实现全方位的整体护理。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