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家庭教育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来源:优雅品味吧 1.98W

现代家庭教育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位家长对于孩子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但是很多年轻的家长却没有带孩子的经验,在面对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时候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才好,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下现代家庭教育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现代家庭教育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1

曾有一位女生倾述:“我是一名初二女生,不知道怎么了,自从上了初中,我和我的父母总是说不到一块儿去。我的母亲一直对我要求很严格,无论大事小事都要对我一讲再讲,有时甚至婆婆妈妈、唠唠叨叨,让人简直受不了;我的父亲工作地点离家较远,只有在周末才能回一次家,但他也只偶尔问问我的学习,从不与我谈心,也从不带我出去玩。我有时想,我的父母怎么不像其他同学的父母呢?但父母还总是口口声声说是为了我好……”

无独有偶,一位母亲则说:“我的孩子上了初中后,简直象变了一个人。平时,我们都忙于工作,上下午和晚上孩子都在学校,只有到周末一家三口才能团团圆圆,但在一起的时候孩子与我们说的话却越来越少。上次孩子过生日,他请了很多同学到家里来,却要我和他爸爸到外面去吃饭。

有时,对他的学习、生活多说几句,他就显得十分不耐烦,有时甚至还要和我们顶嘴……我真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另一位粗心的妈妈还讲了这么一件事:一天,自己正在上初一的女儿放学回到家一改往日要看一会儿电视的习惯,径直到自己的房间睡起觉来。吃饭的时候发现她的神情很沮丧,而且与平日饭桌上谈笑风生也不同,好像有什么心事。

问她是不是生病了或是否在学校里受了委曲也总是摇头。过了两天,班主任老师找上门来,说孩子这两天总是沉默少言,郁郁寡欢,上课也明显发现她在走神儿。老师还以为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所以特地来家访。好在这位母亲发现孩子避着自己洗衣服时明生了什么事。一些家庭忽视了子女的心理需要。而另一些家庭则人为地造成了子女的心理负担。

一位女生说,她的母亲每到她考试前就说:“你这次如果考不好,看我怎样收拾你。”结果,这位女生从小学开始,如果那回大考(期中或期末考试)没有及格,都会受到妈妈的打骂,上了初中仍然这样。这位女生说,“我怕考试。”“事实上每次我都想考好,而且每次我考差时都希望有人能帮我分析原因。”“考不及格,老师的白眼,同学的讽刺我都可以接受,但没想到生我养我的妈妈也看不起我,我还有什么信心把学习搞好呢?”

更可怕的是,很多家长总是以成人的心态来强迫生理、心理都尚在成长期的子女去做应该成人才能完成的事情,忽略了成长中的子女的学习能力和特殊的心理需要。一次家长会时有一位母亲大倒苦水:“自己的孩子每天回到家里总不愿做作业,不是倒在沙发上看电视,就是躲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听流行歌曲,怎么劝他学习都不听。”其他几位在场的家长也表示自己的`孩子也是这样。

听完诉说,我们请她谈谈自己工作一天的感受,她说:“每天从单位回到家,觉得全身骨头都快要散架了,只想躺在沙发里舒展舒展,啥事都不想做。看到孩子也在耍,更是火冒三丈。”我们立即反问她,“如果我们用自己工作一天的感受去体会学生学习一天的感受,作换位思考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教心态可以理解。

但事实上很多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与学习要求超过了子女的生理和心理承受限度。并且,当孩子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如考试没考好)时,“恨铁不成钢”的父母总是更加责难孩子不认真、不努力,甚至打骂孩子。结果造成的恶果是:子女怕学习、行为习惯也不好;在学校与同学关系不好,对老师的教育反感;在家里与父母的关系更是一团糟。

有些学生因此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与家长最初的愿望背道而驰。如何来观察自己的孩子有没有心理问题呢?有这样一些表象可供参考:心理健康的孩子性格开朗,活泼主动,好奇心强,跟父母的关系融洽,主动与父母、老师沟通,同学关系好,是非观念强,自觉性强,学习欲望强烈不厌学,面部表情愉悦,精力充沛,善于交友不孤独等。当然,家庭重视子女的心理健康不可能简单化,要避免走入以下几个误区:

现代家庭教育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第一,排斥心理健康教育。

表现为没有认识到子女心理健康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愿意接受这方面的宣讲,不相信自己的子女会出现心理障碍,把子女有过失行为、违规行为统统视作对子女管教不严所致。对子女的某些需要不选择地满足或根本不理睬;常常拒绝他人对其子女的心理帮助或象对待病一样轻描淡写地处理子女的心理问题。

第二,把心理健康神秘化。

对发生在自己子女身上的心理问题大惊失色,对子女的行为疑神疑鬼,把心理问题框框化,在探寻致障因素时也把主要原因归结在孩子身上,没有也不会从自身、从家庭、从亲子关系去寻求原因,过分地依赖心理辅导教师协助解决子女心理问题,而自己明显地束手无策。

第三,知行冲突。

表现为能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对子女成长的作用,也能从自身出发,在作好自己的心理状态调适的过程中,选取对子女的心理保健途径和手段。但或因工作原因,或因个人性格等等因素,对子女进行心理保健并不能切中要害,或不能持之以恒,有的则采取教训的口气要子女强迫接受或用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去要求子女仿效。现代家庭必须重视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尽管目前尚无统一的模式可供借鉴。

不过,家长广泛涉猎子女保健的常识,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平等地同孩子交流,及时地发现并正确的指导孩子在成长期的行为变化。同时,借鉴青少年心理保健的有益做法,多花精力,借助自己、孩子、老师和社会多方位的力量,不失时机地、恰如其分地开展子女心理保健,是能够取得效果的。

综上所述,社会行为心理学的发展趋向是整合;关节点是要将社会心理的外在行为律与社会行为的内在心理律整合起来研究;切入点是当代社会热点、重点、难点和焦点问题,而聚群心理的外在行为律与聚群行为的内在心理律整合探讨是整合的着力点。社会行为心理整合的交互点主要表现在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群体与个人、群体与群体、社会与群体交叉作用上。

现代家庭教育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2

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第一、家庭环境影响孩子的成长

孩子会受到家庭环境的种种影响。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具有自发性,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是有利的、积极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所以,不能低估环境因素的作用。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健康的环境对儿童心理才会有健康的影响。

第二、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教会孩子做人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孩子们观察世界,同时认识着世界的时候,他们的眼中最常见到的,是父母,父母的言行正表达着他们自己的人生态度。孩子无条件认定和信赖的是父母,无意识的模仿父母。

因此,作为家长必须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榜样。父母做一个正直的人、有责任心的人、言行一致的人、守时惜时的人,才会让儿童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父母不良的行为会对儿童会造成自悲、自我封闭等不良心理。

现代家庭教育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第2张
  

第三、父母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影响孩子的成长

很多父母对家庭教育的了解只停留在教孩子学习。现在的父母大多忙于挣钱,只为自己的孩子提供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但却忽略了孩子的教育。父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仅仅是一些物质的简单投入,而更多的包括对儿童心理的关爱和呵护。

首先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遵循孩子心理发展规律。其次,在生活中要教育孩子正确认识自己,这样才能正确地为人处事。否则孩子就会高估自己,总感觉不顺心、嫉妒、烦恼、愤恨,被一些不健康的情绪所笼罩,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快乐。

第四、父母对错误的态度影响孩子的进步

父母还要敢于在孩子面前认错,这不意味着降低威信,不要强词夺理硬辩,甚至以打驾手段镇住孩子的作法是最愚蠢的,最失诚信的,在孩子心里会感到失望、伤心和轻视。家长对待自己的错误,要积极承认,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对待孩子的错误,要有包容的心胸,这样孩子才会有勇气改正过来,取得进步。

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

1、少禁止。

当孩子做一些比较冒险的行为时,家长总认为孩子太小,会禁止儿童去感受、去学习、去习得,但是越禁止,孩子好奇心就越强,家长担心的事情就越会发生。所以,父母还是少禁止孩子去探索,可以提供保护,让孩子在父母的保护之下去勇敢尝试。

2、多鼓励。

当孩子找到了自信的源泉,就会越来越愿意尝试。缺乏冒险精神的孩子往往创新能力就弱,而这样会让孩子的心理会不够健康。家长应该用积极的正向语言鼓励孩子,孩子就获得了这项技能,自信越多,自卑就会越少。

3、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于孩子的物质要求都会尽最大可能满足,造就了孩子任性、自私、脾气大等问题。

当有一次家长不能满足孩子的愿望时,孩子就会哭闹,甚至撒泼打滚,我们可以把孩子带到一个安全的地方,让孩子哭闹,等孩子平静下来,再告诉孩子原因,渐渐地孩子就学会了弄无理取闹的方式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