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找工作如何防骗

来源:优雅品味吧 1.09W

毕业生找工作如何防骗,每到毕业季,一些骗子就会利用毕业生求职的迫切心理,打起歪主意,进行诈骗,因此越是在这种特殊时期,找工作越要谨慎选择,那么毕业生找工作如何防骗?

毕业生找工作如何防骗1

一、联手诈骗。

劳务诈骗机构与皮包公司、骗子公司联手,以推荐工作为名收取各种费用。两家或多家公司源源不断互相推荐求职者,他们或狼狈勾结或实为同一老板。

二、引诱诈骗。

把诈骗作为一门生意来经营。招聘时开出空头支票,口头承诺何时上班月薪多少,引诱求职者上当,但根本没有想着去兑现特别是那些招聘文员、财务、司机等工种的,只要交钱,来者都能应聘上。

招人进来以后却要求高价买下所谓的会员卡或者劣质的化妆品、补品、保健用品、小电器等产品,再由应聘者自行销售。应聘者根本完成不了定额,此时,他们再借故炒人,让求职者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三、游击诈骗。

此类诈骗活动集中在车站、码头或外来劳务工流动量大的地段。他们租用酒店、招待所或写字楼,诱人上当后捞一把就走。其特点是花言巧语骗进来,恶言恶语打出去。

四、假证诈骗。

用无效或假的营业执照、许可证来骗取求职者的信任,已成为一大新的诈骗方式。据了解,市工商局每年依法吊销了上万家企业的营业执照,但有不少被吊销的执照仍在市场上借尸还魂。

五、培训诈骗。

一些非法培训机构、美容美发店、桑拿按摩中心以培训并安排工作为名,收取500元至2000元不等的培训费用,或卷款潜逃,或不安排工作。

六、存钱诈骗。

以月薪2万元至3万元为诱饵,招收俊男靓女、酒店公关或服务生从事性服务,诱骗求职者把钱存入指定的账户,之后通过银行卡把钱取走。

据调查,从事此诈骗的至少有4个团伙以四个面孔出现:一是本酒店招聘男女公关、男女服务生;二是本大酒店、俱乐部急招男女公关;三是香港国际旅行社急聘男女特别服务生;四是本酒店因业务拓展,面向社会招聘男女公关20名。这类广告随处可见,乱张贴时间已有数年之久。

毕业生找工作如何防骗
  

受骗案倒一:千余元买了四个推荐条

没有亲身体验,求职者一般不知道劳务诈骗机构到底有多黑。刚来深圳不久的朱先生和宋先生声音带着哭腔说:他们设置好骗钱的圈套,等着我们这些人来钻。我恨死他们了! 求职者朱某在八卦岭一带看到广告说,A公司急聘保安、仓管、营业员等,就打电话问招不招电焊工,得到回答:你过来吧,我们什么工作都有。

朱某去了,交了300元后,A公司老板给他手写个条子:王经理,兹有朱某到您的B公司,请帮忙安排电焊工事宜。朱某辛辛苦苦赶到B公司时,该公司的老板说:你交500元押金,就安排你上班。他于是交了钱,并强烈要求尽快上班。B老板收到钱后,开了个条子:隆重推荐你到C公司。几条街之外的C公司收了他数百元后又把他介绍到D公司,最后D公司也要收钱。

朱某亲身体验了这种雁过拔毛式的互相推荐,反正每次都要吐点儿血。最后在推来推去之中,求职者毫无疑问是白跑了。付出了总共1350元之后,朱先生口袋里面没有钱了才幡然醒悟,于是便去要求退款。结果是,7条大汉对他一顿狠揍。

我是应届生

专家提醒说,朱先生和宋先生可能不知道,他们被推荐来推荐去的ABCD几个公司是互相勾结的。只要是进了其中的任何一个公司,结果都会大同小异,就是被推来推去,每到另一个地方都要再收钱的,几十元、几百元、上千元,反正你有多少是多少。

案例二 路边急聘全是骗钱

在深圳人员集中的地方,隐藏了不少的'公司、集团公司。这些公司都有一个商业秘密,就是一年到头都在搞急聘急招招聘。初来乍到的求职者要警惕:这些所谓公司的营业执照全是假的,他们成立公司的目的就是骗钱。

这些用不干胶小纸片印刷的小广告,绝对不会出现在正规的媒体上。劳务诈骗分子专门雇佣打工仔每天到外面张贴,地点就是人员流动量较大的地方,以及路边电话亭、电线杆等等。江苏人秦某对记者说,他刚到深圳,一见到广告就去应聘。公司让交存档费,秦某说没有钱。

劳务诈骗分子就安排他到大街上张贴广告,说是月薪500元。山东人杨某也是兴高采烈来应聘,先交了100元的存档费和入厂费,让再交300元才安排工作。他已经没有钱了便被要求帮助张贴广告:每天都去,一天不知道能贴多少。

毕业生找工作如何防骗2

一、“培训贷”陷阱

案例

毕业生李某在一App上看到线上培训视频制作的广告,称“包教包会,学完变大神”。原本就有想法做自媒体创业的李某看到后心动不已,贷款支付了5999元培训费,上了一段课程后发现教的都是网上能搜到的知识,而且对方也没有提供原本承诺的派单赚钱服务。要求退款被拒后,李某踏上了漫长维权路。

警方提醒

不要轻易添加自称“老师”的陌生人微信,不要轻易参加打着“兼职赚钱“幌子的培训班,更不要轻易在陌生网页及平台上转账汇款、办理贷款。如不慎踏入“培训贷”陷阱或者遇到疑似“培训贷”诈骗的情形,应积极收集并留存有关证据,涉嫌诈骗的应向公安机关报案,勇于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识别要点

1、诱导办理“培训贷”“助学金”等各种名目的贷款

2、承诺学完可以接单赚钱

3、签订“不平等条约”

毕业生找工作如何防骗 第2张
  

二、收费陷阱

案例

林某坚、盛某生等人以位于某市宝来企业管理信息咨询中心为窝点,打着招工旗号先以体检、充饭卡等为由向求职者索取钱财,随后以求职者考试不合格为由拒不退还求职者钱财。

警方提醒

收费是最常见的招聘陷阱之一,不少不良机构都会以押金、保证金等借口向求职者收取各种费用,得手后便提出各种苛刻的要求迫使求职者自动放弃。

识别要点

1. 对招聘职位许以高薪

2. 承诺工作很轻松

3. 面试很简单,轻易即可录取

4. 对方表现急切,要求你尽快交钱

三、中介陷阱

案例

李某在网上看到某公司能够帮助介绍高薪货车司机和跟车员,公司薪酬待遇相当优越。于是,他来到位于某商务写字楼的的公司应聘,待通过面试且签订“入职通知书”后,又按照公司要求缴纳了保险金。

然而,当其真正来到应聘单位后,才发现公司安排的工作和待遇与其承诺的内容大相径庭,甚至还了解到:所应聘的公司并未与任何劳务公司签订委托代招工协议,感觉被骗,遂报警。

警方提醒

这类求职陷阱利用求职者渴望高薪职位的心理,许诺能够以特殊渠道得到心仪的工作,借此收取中介费和押金。

识别要点

1. 吹嘘门多路宽,无正规流程

2. 缴费后久无音讯或直接被拒

四、试用陷阱

案例

刘某是应届毕业生,经过一番“海投”终于找到了工作,并和公司商议试用期3个月。“疫情期间工作不好找,公司说试用期没工资,我想着熬一熬就过去了,于是便答应了。”但让他无法接受的`是,试用期结束公司却拒绝给他转正,也不支付任何工资。刘洋不愿再耗下去,选择了离职。

警方提醒

一些不良企业,往往以试用期的名义骗取廉价劳动力,或是非法延长试用期,或是在试用期即将期满时以各种借口辞退求职者。

识别要点

1. 要求先入职,试用期满后再签约

2. 试用期内不予办理社会保险

3. 试用期所做工作与实际应聘岗位不符

五、协议陷阱

案例

“因工作需要公司要求员工加班时,员工不得拒绝、请假;女职工进入公司两年内不得生育……”“这样的劳动合同我怎么签?”“你觉得不能接受就不要签,下面还有人等着面试呢!”这是一名毕业生在一家公司应聘时的真实对话。即便明知是霸王条款,这位刚刚大学毕业的女生,犹豫之中还是在白纸上落下了自己的名字。

警方提醒

协议陷阱也是很多职场新人会踩的坑,黑心企业往往通过口头协议、拒签协议、签订霸王协议等方式,欺诈求职者。

识别要点

1、找理由拒签就业协议书

2、签订协议后借故收回

3、在协议中添加霸王条约

六、扣押证件陷阱

案例

护士余某2015年初到一家民营医院工作。该民营医院在招聘护士时要求所有人将护士执业证书全部上交,说是到离职的时候再还给他们。

2015年年底,余某因为和领导在工作上产生矛盾,要求辞职,并向医院索要自己的护士执业证,但医院拒绝归还给她。

警方提醒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扣留他人证件原件,求职者不要将证件原件交付他人。需要提供证件复印件的,要注明具体用途。

识别要点

扣留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等证件。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