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有哪些心理障碍

来源:优雅品味吧 9.51K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障碍有抑郁症、多动症、孤独症、社交恐惧、考前焦虑等

中小学生有哪些心理障碍1

1、儿童青少年抑郁症

主要有心情低落、兴趣减退、快感消失等核心症状,以及思维迟缓、负性认知模式等心理症状,睡眠障碍、自主神经紊乱等身体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自残自杀等想法或行为。

2、多动症

又称注意力缺损障碍,是指智力正常或者基本正常的青少年,具有与年龄不相符的注意力集中困难、行为冲动性和活动过度的特点。该症在青少年尤其是儿童时期心理障碍中发病率较高。

3、孤独症

也叫自闭症,表现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指专注于某个方面,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4、社交恐惧

也是儿童青少年时期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见到异性或者在社交场合表情不自然、干红目赤、害怕与人目光直视等等。这些状况影响来儿童青少年与人交往沟通,使其内心容易焦虑痛苦。

5、考前焦虑

厌学也是儿童青年时时期常见的心理障碍,有些儿童青少年承受不了学习上的压力,尤其在期中、期末考试或者周围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这种状况更为集中和突出,有时候儿童青少年会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反抗情绪,形成暴力或者极个别的消极自杀现象。

(一)焦虑症

1、含义:焦虑症是个体不能达成目标或不能克服困难的威胁,致使自尊心,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这是将焦虑作为一种独立的神经症来看。另一方面,焦虑也是包括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等在内的各种神经症的共同特征。

2、表现:紧张不安,忧心忡忡,集中注意困难,极端敏感,对轻微刺激作过度反应,难以作决定。在躯体症状方面,心跳加快、过度出汗、肌肉持续性紧张、尿频尿急、睡眠障碍等不适反应。

3、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考试后又持久地不能松弛下来。

4、矫正:采用肌内放松、系统脱敏方法,运用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如“我能应付这个考试”,“成绩并不重要,学会才是重要的”,“无论考试的结果如何,都将不会是最后一次”,对于缓解学生的考试焦虑,都有较好的效果。

中小学生有哪些心理障碍
  

(二)抑郁症

1、含义: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过度的抑郁反应,通常伴随着严重的焦虑症。焦虑是个人对紧张情景的最先反应,如果一个人确信这种情景不能改变或控制时,抑郁就取代焦虑成为主要症状。

2、表现:一是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乐趣;二是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好责难自己,对未来不抱多大希望;三是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四是躯体上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五是严重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3、矫正:在对有抑郁症状的学生进行辅导时,首先要注意给当事人以情感支持和鼓励,以坚定而温和的态度激励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积极行动起来,从活动中体验到成功与人际交往的乐趣。也可以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改变学生已习惯的自贬性的思维方式和不适当的成败归因模式,发展对自己、对未来更为积极的看法。服用抗抑郁药物可以缓解症状。

(三)强迫症

1、含义:是一组以强迫症状(主要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

2、表现: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强迫洗手、强迫计数、反复检查、强迫性仪式动作是生活中常见的强迫症状。

3、矫正:日本的森田疗法,强调当事人力图控制强迫症状的努力,以及这种努力所导致的对症状出现的专注和预期,对强迫症状起维持和增强作用。治疗强迫行为的`另一种有效方法是“暴露与阻止反应”,例如,让有强迫性洗涤行为的人接触他们害怕的“脏”东西,同时坚决阻止他们想要洗涤的冲动,不允许洗涤。

(四)恐怖症

1、含义: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恐怖症可分为:单纯恐怖症、广场恐怖症和社交恐怖症。

2、表现:患有单纯恐怖症的人对一件具体的东西、动作或情境恐怖;患有广场恐怖症的人害怕大片的水域、空荡荡的街道;患有社交恐怖症的人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双手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

3、矫正:系统脱敏法是治疗恐怖症的常用方法,使用这一方法最好要及时进行。一方面,要有恒心和耐心;另一方面,改善班级中的人际关系,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校氛围。

中小学生有哪些心理障碍2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孤独心理、嫉妒心理、唯我独尊心理、厌学心理。解决办法有:从学校的课程、制度方案着手、调整学生的作息时间、培养学生习惯、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

1、自卑心理。

对自己的品质和能力作出过低的评价,感到己不如人的心理感受。适当的自卑感可以激发自己去弥补自己的不足,超越自己;但过度自卑会导致抑郁,严重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

部分中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屡犯错误,所以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他们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于是自认为无药可救、低人一等,变得心灰意冷、消极颓废。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

中小学生有哪些心理障碍 第2张
  

2、逆反心理。

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模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

不少中学生由于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疑虑心理重,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对榜样及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消极抵抗。

3、孤独心理。

个人在群体中所产生的一种孤单、寂寞、无助的不愉快感受的`心理状态。许多中学生性格孤僻、害怕交往,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或顾影自怜,或无病呻吟。他们不愿投入火热的生活,却又抱怨别人不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

一些中学生很少和别人交往,常常一个人背着大家独自活动、寡言少语,他们人际关系疏远化和淡化,崇尚做“超人”和“怪人”。而他们内心却感到孤独。

4、嫉妒心理。

在中学,一部分学生漂亮的容貌、优异的学习成绩、优越的家庭条件、受到老师的宠爱,常常会引发另一部分学生的嫉妒之心。他们越是关心和重视嫉妒对象,越有可能会让绝望与恐惧感击中,从而发展为憎恶、敌意、怨恨和复仇这样一些恶劣的情绪。

5、唯我独尊心理。

一些中学生只沉湎于自我实现和个人奋斗中,处处都得以自己为核心,遇到稍不顺心的事就会大发雷霆、躺倒不干,或触犯到个人一点点利益就斤斤计较,对集体麻木不仁,对社会漠不关心。

6、厌学心理。

厌学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感到学习没劲,丧失上进的信心,学习欲望低下,重者甚至对学习丧失兴趣,把学习视为苦差事,上课懒得开课本,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盼望着早点毕业以求解脱,更严重者根本不学习,终日浑浑噩噩,对老师缺乏感情,部分学生最终辍学流失。

热门标签